今日元宵,灯月两相知,千年共此宵
元宵佳节,长安街宫灯亮起,照亮千年文明星火。唐宋文化在灯影中重现,人间灯火与明月和谐共舞。汤圆、茶肆、灯谜、社火等传统习俗,承载着中国人对宇宙的赞美和相思之情。科技时代,月光依旧照亮古时相思,人们在这条月光铺就的长路上,传承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。
月华初上时,长安街的宫灯次第亮起,如天河倾泻人间。琉璃瓦下,一盏盏竹骨纱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晃,灯影里游动着宋徽宗绘的鹤、唐伯虎题的梅,还有孩子们新写的"天下太平"。元宵夜的灯火,原是千年不灭的文明星火。
踩着青石板上的月光,忽见檐角挑出两串走马灯。灯影里唐时仕女仍在旋转,苏味道"火树银花合"的盛景竟与眼前重叠。朱雀门前舞动的鱼龙灯,鳞片闪烁如《东京梦华录》里记载的"玉壶光转"。这光与影的盛宴,是中国人写给宇宙的情诗——天上明月,人间灯火,在元夜达成最圆满的和解。
卖汤圆的老者揭开木桶,热气裹着糯香漫过石桥。白玉丸子沉浮间,让人想起周邦彦笔下"桂华流瓦"的意境。几个书生在茶肆猜灯谜,笺纸上的墨痕还沾着松烟香,谜底总藏在《诗经》的草木里、《楚辞》的云霓中。忽闻远处笙箫声起,社火队伍擎着三丈高的鳌山灯游来,烛光穿透薄绢,映出《上元灯彩图》般的繁华。
"众里寻他千百度",辛弃疾的句子在微信朋友圈流转,却仍有执罗帕的少女躲在灯影里,等那蓦然回首的相遇。护城河漂满莲花灯,每盏烛火都载着隐秘的心事,顺着春水漂向《洛神赋》的远方。科技时代的月光依然照着古时的相思,二维码扫不出《生查子》里"人约黄昏后"的缠绵。
子夜钟声荡开时,满城灯火渐次阑珊。孔明灯载着新愿升向苍穹,与星月同辉。人们散去时衣襟沾着梅花冷香,恍如从唐宋的元夜穿越归来。这绵延两千年的光焰,照亮的不只是良夜,更是文明长河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。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,原来我们始终走在同一条月光铺就的长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