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春:万物复苏,静待花开

智能摘要
AI正在生成摘要

立春,二十四节气之首,标志着寒冬结束,万物复苏。立春有三候:东风解冻、蛰虫始振、鱼陟负冰,天地间悄然萌发生机。古人以迎春礼、咬春、戴春等习俗,将春意融入生活。立春不仅是自然的节令,更是人与天地对话的仪式,教会人们“等待”的艺术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立春提醒我们静待花开,感知生命萌动的欢喜。立春之日,大地蓄满破土而出的力量,人们在这一天许下心愿,期待新的开始。立春是天地写给人间的情书,愿我们心怀热望,静候一场盛大的花开。

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如约而至。这一天,太阳行至黄经315度,天地间悄然翻过凛冽的寒冬篇章,万物在冰雪消融的细响中苏醒。立春,是时序的转折,是生命的序曲,更是古老农耕文明对自然律动的诗意回应。

今日立春:万物复苏,静待花开  第1张

一、春信至:天地初生的微芒

立春有三候:“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蛰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”。北方的冻土裂开细缝,南方的暖雾漫过枝头,泥土下的草根萌发新芽,沉睡的虫蚁在黑暗中翻身。古人以“立”为始,却深知春意并非骤然而至,而是如墨滴入水般缓缓洇染——河面冰层下的流水声渐响,柳条上鼓起米粒般的芽苞,连檐角的风也褪去刺骨的锋芒,裹挟着湿润的泥土气息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:“立,建始也。春气始至,故为立春。”此时阳气初升,虽寒意未散,但天地已暗藏蓬勃之势。白居易笔下“柳色早黄浅,水文新绿微”,恰是立春最灵动的注脚:万物尚在蓄力,却已隐约透出不可阻挡的生机。

今日立春:万物复苏,静待花开  第2张

二、人间事:千年传承的迎春礼

立春不仅是自然的节令,更是人与天地对话的仪式。自周代起,帝王率百官赴东郊迎春,祭青帝句芒,鞭土牛劝耕,祈愿五谷丰登;民间则以“咬春”“戴春”“煨春”等习俗,将春意融入烟火日常。

  • 咬一口春鲜:北方人卷起薄如蝉翼的春饼,裹住豆芽、韭菜、萝卜丝,谓之“咬春”;江南人家蒸青团、炸春卷,以糯香唤醒味蕾;岭南之地则嚼水灵灵的脆萝卜,取“咬得草根断,百事皆可做”的豁达。一口春味入喉,仿佛吞下了整个春天的鲜嫩。

  • 戴一缕春风:女子剪彩纸为燕蝶,簪于鬓角,名曰“春胜”;孩童佩布艺小牛,蹦跳间似有春神随行。这些斑斓的手作,是寻常百姓对春光的朴素礼赞。

  • 煨一炉暖意:旧时人家燃苍术、艾草,以药香驱寒避秽;而今人煮一壶茉莉香片,看茶烟袅袅中窗外疏枝孕蕾,亦是对“煨春”传统的温柔延续。

今日立春:万物复苏,静待花开  第3张

三、心中景:静候花开的精神隐喻

立春的智慧,在于教会世人“等待”的艺术。春寒料峭时,农人已修犁整地,却深知播种需待惊蛰雷动;文人对酒赋诗,既感慨“春日春盘细生菜”,又喟叹“忽忆两京梅发时”——春的降临,从不在喧闹的宣告中,而在静默的蓄力与期盼里。

“静待花开”四字,恰是立春赠予现代人的箴言。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,我们或许错过了泥土解冻的细响、玉兰抽苞的瞬间,但若能如古人一般,在案头插一枝蜡梅,于晨起时推开窗棂深吸一口微凉的空气,便能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触摸到春的脉搏。正如苏轼所言:“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”春的至味,不在盛大繁华,而在细微处感知生命萌动的欢喜。

四、向春行:万物皆可期的希望

立春之日,大地如一张绷紧的弓弦,蓄满破土而出的力量。农谚道:“立春一年端,种地早盘算。”从古至今,人们在这一天许下心愿:学子展卷,期待金榜题名;旅人启程,向往山河万里;农夫扶犁,憧憬秋收满仓。春是起点,是承诺,是“虽暂居料峭,但终将奔赴温暖”的笃定。

今日,且以三事迎春:

  1. 踏一次青:寻访郊外最早绽开的野花,看残雪与嫩芽共存的奇景;

  2. 读一首诗:在杜甫的春盘、陆游的杏花中,与古人共饮春醪;

  3. 种一颗种:阳台的花盆里埋下豆粒,让等待破土的日子充满期冀。

“从此雪消风自软,梅花合让柳条新。”立春是天地写给人间的情书,字句皆染新绿。愿你我心怀热望,步履不停,在万物复苏的序章里,静候一场盛大的花开。

今日立春:万物复苏,静待花开  第4张


点赞

点赞

赞赏

赞赏

分享

分享

收藏

收藏

评论 (1)

登陆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
画船听雨眠
立春:春意盎然,生命序曲,诗意回应自然律动。
·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 ·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