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秋,凉风白露启秋声

智能摘要
AI正在生成摘要

立秋是夏秋之交的转折点,象征着万物从生长转向成熟。古人将立秋纳入国家礼制,举行祭祀活动。立秋时节,气候特征与地域万象各异,南北大地呈现不同风貌。立秋养生需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等多维度调和阴阳。立秋习俗丰富多彩,如啃秋、晒秋、称人补膘等,成为融入血脉的生活仪式。

今日立秋,凉风白露启秋声  第1张

当太阳行至黄经135度,北斗七星斗柄悄然指向西南坤位,大地迎来了立秋节气。2025年8月7日,农历六月十四,正是夏秋之交的精确刻度。立秋之名,蕴藏农耕文明的质朴智慧:“立”为起始,“秋”喻禾谷成熟,象征着万物从繁茂生长转向结实累垂的转折点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释其名曰:“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一个“揫”字,道尽天地气机的微妙转变——阳气如潮汐般渐退,阴气如轻雾般滋长,自然界的呼吸节奏正悄然改变。早在周代,立秋已被纳入国家礼制。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,天子需亲率三公九卿赴西郊举行“迎秋”大典,祭祀白帝少昊,以朱色玉璜敬献神明,祈求五谷丰登。至汉代,此礼更升格为国家祭祀,成为观测农事、整饬军备的重要节点,兵士于此日修缮兵器,演练战阵,称“秋狝”。

古人将立秋的物候变化凝练为三幅动态画卷:“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蝉鸣”。凉风初拂,是北风驱散南方的湿热;晨露凝霜,缘于昼夜温差在草木间雕琢的晶莹;寒蝉凄切,乃夏蝉感知秋凉后愈发清越的绝唱。这三重意象,恰似自然挥毫写就的秋日序章。

气候特征与地域万象

立秋虽名属秋,却非气象学意义的入秋。真正的秋天需满足“连续五日均温低于22℃”的严苛标准,中国大部分地区达到此标准通常在九月下旬。此时暑气未肯轻易退场,民间“秋老虎”之喻生动勾勒出立秋后持续的闷热。尤其今年逢“晚立秋”(交节于8月7日13时51分),农谚警示“晚立秋热死牛”,高温或将更为缠绵。

南北大地在此节气呈现出迥异的风貌:

  • 北国已初染秋意,东北地区晨昏需添薄衫,西北、华北则上演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的变奏曲;

  • 江南仍被“秋老虎”盘踞,宁波等地暑气蒸腾,绿豆汤仍是案头常伴;

  • 华南则进入对流雨频发期,沿海居民需警惕台风突袭。

这般气候过渡期暗藏健康隐患:昼夜温差如暗箭伤人,易诱发感冒与腹泻;秋燥悄然袭肺,引发干咳咽痛;夏季贪凉累积的脾胃虚寒,也在此刻显露症状。天地之气正处于微妙的平衡中,正如农谚所警:“立秋不到秋,天凉白露后”。

今日立秋,凉风白露启秋声  第2张

顺时调养之道

《黄帝内经》昭示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…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。”立秋养生贵在“养收”,需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多维度调和阴阳。

今日立秋,凉风白露启秋声  第3张

饮食:润燥为先,清补相济

古人云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”,又言“秋主肺,宜减辛增酸”。此时饮食当如细雨润物:

  • 增酸:山楂、葡萄、乌梅等酸味果品,助收敛肺气;

  • 润燥:银耳、百合、莲藕等白色食物,仿若天然甘露滋养肺阴;

  • 健脾:山药、薏米、小米熬粥,修复苦夏损伤的脾胃。

“贴秋膘”古俗蕴含智慧,却需与时俱进。旧时人们以红烧肉、酱肘子补偿夏瘦,现代人则当取“清补”:宁波人以花雕醉蟹佐餐,海鲜高蛋白轻负担;黄精枸杞汤代茶饮,平补肝肾而不燥;雪梨山药粥清甜润肺,皆是“贴膘不贴脂”的智慧新解。

起居运动:收敛阳气,动静有度

  • 睡眠:早卧(约22:30)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(6-7点)助肺气舒展,比夏日稍增睡眠;

  • 着装:“薄衣多层”应对温差,适度“秋冻”锻炼耐寒力,但心脑血管患者需谨慎;

  • 运动: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柔缓运动为宜,微汗即止。推荐“缩身拱背式”功法:跪坐俯身,脊柱如弓般拱起伸展,配合呼吸增强肺功能。

情志:宁神敛志,疏解悲秋

秋应于肺,在志为悲。面对凋零草木易生郁结,可借自然疗愈:

  • 晨昏散步吸纳草木清气;

  • 按揉太渊穴(腕前区)、内关穴(腕横纹上三指)安神定志;

  • 参与晒秋、制糕等民俗活动,在劳动中宣泄情志。

立秋习俗

立秋习俗如五彩锦缎,交织着感恩自然与祈愿吉祥的永恒主题。

  • 啃秋咬夏,瓜香四溢:立秋日,南北皆飘瓜香。宁波人谓之“啃秋”,取西瓜大快朵颐,寓意咬住盛夏尾巴祛除湿热;天津人“咬秋”食露水浸润的瓜茄,求清肠避痢。更有奇俗:杭州人食秋桃,桃核留至除夕焚灰驱疫;江苏部分地区西瓜佐烧酒,旧时用以防疟疾。

  • 晒秋如画,大地艺术:皖赣湘山区,立秋开启晒场盛景。火红辣椒、金黄玉米、褐紫茄片铺满屋檐窗台,在粉墙黛瓦间挥洒成斑斓的“大地调色板”。此俗不仅为储藏,更是对天地馈赠的庄严礼赞,婺源篁岭的晒秋图景已成世界级摄影圣地。

  • 称人补膘,秋社祈年:北方盛行“悬秤称人”,若体重较立夏减轻,便要以美食“贴秋膘”。老北京围炉烤肉香气四溢,辽南人寻“胖友”共餐讨彩。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则为“秋社”,村杀猪羊祭土地神,宴饮酬谢丰年。湘西苗族更演化出“赶秋节”,笙歌踏舞选“秋老人”赠福。

  • 摸秋偷吉,夜戏兆祥:苏北盐城保留着“摸秋”古风——立秋夜可任意摘取邻家瓜果,主家不怒反喜。未育妇女摸南瓜祈子,摸扁豆求女,田垄间笑语混着虫鸣,构成充满生趣的秋夜小品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言:“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立秋不是终点,而是万物从繁茂走向成熟的转折点。当宁波主妇炖煮莲藕排骨汤的炊烟升起,当篁岭农人将最后一串辣椒挂上木架,当盐城孩童在月下捧得南瓜咧嘴而笑——节气不再是日历的标记,而成为融入血脉的生活仪式。


点赞

点赞

赞赏

赞赏

分享

分享

收藏

收藏

评论 (1)

登陆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
笔尖上的舞者
立秋:夏末秋初,万物收敛,养生习俗丰富多彩。
· 来自河南省安阳市 · 回复